新华每日电讯调查:育儿补贴尚未到账,母婴用品已涨声响起?

新华每日电讯调查:育儿补贴尚未到账,母婴用品已涨声响起?

hyde023 2025-08-25 装修装饰 4 次浏览 0个评论

每孩每年3600元,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,预计惠及超2000万育儿家庭……近期,旨在用“真金白银”缓解家庭养育压力的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发布。然而,有新手父母反映,奶粉、纸尿裤等母婴用品近期“悄悄涨价”,部分产品涨幅“甚至不小”。另一边,有商家称仅少数品类价格略有波动,且涨价与育儿补贴政策出台并无关联。

消费者、商家围绕涨价与否各执一词,真实情况如何?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就此展开走访调查,看政策红利是否被无序的市场行为“稀释”。

补贴未至,涨价先行?

近期发布的《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》明确,2025年起对符合条件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,直至年满3周岁。补贴按年度发放,当前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,各地将于8月下旬陆续开放申领。然而,就在补贴即将兑现之际,众多新手父母发现,奶粉、纸尿裤等母婴用品价格“涨声响起”,不少知名品牌因此陷入“借机牟利”的舆论漩涡。

“金领冠900克装的菁护和珍护,这两款我家娃和小侄子一直在喝,近两个月都涨了价。珍护从每罐200元涨到260元,菁护从每罐145元涨到190元。”湖北武汉的韩女士告诉记者,她近日在小区附近一家母婴店选购奶粉,上午付款时,商家承诺次日调货到位,结果当天下午突然说要退款,并建议“加钱换新包装产品”,理由是“货源紧张”。

来自贵州贵阳的甘女士也有类似经历。7月,她在真酷母婴观山湖总店购买的爱他美奶粉3段800克价格为每罐157元,现在涨到216元;爱他美卓傲奶粉3段800克则从每罐233元涨到296元。对此,该店工作人员解释称,受活动档期、销售周期等因素影响,同一商品折扣不同,价格自然会有浮动。

此类情况并非个例。记者在一条“辟谣母婴产品涨价”的短视频评论区看到,来自安徽、上海、河北、陕西、福建等多地的用户纷纷贴出购买记录“反辟谣”。用户“甜茶”称,“我们家娃用的尿不湿,之前实体店同规格卖750元,现在是800元”;用户“臭宝”表示,“连安儿乐纸尿裤每包都涨了至少16元,我孩子天天用”;用户“NH”说,“好奇金装小黑洞纸尿裤,之前一直每包120元左右,近期已经涨到180元了”。

对于涨价传闻,部分商家予以否认。记者在武汉实地走访了3家母婴门店,店员均表示店内奶粉价格近2个月并无波动。海南海口一家母婴店店员也称,除特定几款奶粉价格略有微调外,其他产品价格如常。在网购平台,某国产知名品牌客服告诉记者,官方从未主动调价,价格波动是因为平台促销活动结束,“优惠力度变化导致的”。

“直营店价格相对统一,但经销商因拿货渠道各不相同,定价容易出现分化。”一位行业内部人士透露,线上平台价格体系复杂,同一时段涨跌现象并存。巧合的是,此轮母婴用品调价时间与育儿补贴政策发布时段较为接近,难免引发公众联想。

育儿福利有被“收割”风险

记者调查发现,除了直接上调标价外,母婴用品市场还存在几种常见的“隐性涨价”方式。

一是“返利缩水,实付增高”,有消费者反映,某畅销奶粉此前扫码可返约20元红包,如今仅返2元左右,结算时付款变多;二是“活动结束,恢复原价”,不少商家以“促销截止”“品牌折扣取消”为由回调价格,导致消费者实际支出增加;三是“产品升级,新装提价”,部分企业借“更换包装”“优化配方”等名义停售旧款,推出定价更高的新品,间接推高消费成本。

以奶粉为例,有家长算了一笔细账:未满周岁的婴幼儿每月要喝7到8罐奶粉,按每罐涨价40元计算,每月就会多出280至320元的花费,一年3600元的育儿补贴,平均到每月为300元,在不计算其他支出的前提下,仅奶粉一项涨价就几乎用掉了大部分补贴。

“过去几年母婴行业竞争激烈,奶粉、纸尿裤等产品价格处于低位,如今市场正处在价格修复阶段。”对于涨价传言,中部地区一家母婴洗护用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,育儿补贴的发放对母婴行业来说是好事,有利于提振消费。该负责人坦言,育儿补贴政策出台后,在市场情绪影响下,不排除个别厂家或经销商会通过囤货等方式“收割”政策红利。

“前期部分涨价可能只是自发试探行为,厂商一旦发现市场默认和接受,可能会跟风提价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虽然目前奶粉市场价格整体稳定,但不代表未来就能一直保持。毕竟对于厂商来说,原材料价格上涨、运输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都是涨价的理由。

行业对母婴用品涨价持谨慎态度。一位扎根行业多年的资深观察人士认为,目前部分品牌价格出现波动,未必与育儿补贴直接相关。他表示,当下母婴行业各品类竞争激烈,厂家若借育儿补贴发放契机去涨价,很可能得不偿失。

但该观察人士同时提醒,若价格体系持续不稳,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可能会打着低价旗号卷土重来,危害婴幼儿健康。“主管部门若不提前介入调控,待到补贴发放时,不仅产品会涨价,还可能滋生更多市场乱象。必须拿出措施确保补贴真正惠及家庭,而不是给少数厂商‘做嫁衣’。”

强化监管,守好“补贴钱袋子”

针对网传母婴产品涨价等情况,记者咨询了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处室。工作人员表示,目前暂未接到相关投诉或举报。

“奶粉、纸尿裤等母婴产品的价格涨跌往往是市场自发行为,很难说其与国家育儿补贴政策落地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。”该工作人员说,与此前“两新”政策有明确的补贴资金核销制度不同,国家育儿补贴是直接以现金形式进入申领者个人账户,个人再用这笔钱去消费。而育儿补贴是否引发了商家涨价,实际取证和认定都存在一定难度。

同时,该工作人员强调,根据价格法等相关规定,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手段,如虚构原价、虚假打折等,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,市监部门有权对这类价格欺诈行为进行监管。建议消费者留意价格异动,保留好购物凭证,便于维权使用。

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泽超表示,判定母婴产品是否涨价,关键要看消费者购买记录,即购买同款、同数量的产品有没有增加开支,以此进行客观评判,不宜轻信商家“调整促销策略”“市场过剩不会涨价”等单方面说辞。

李泽超建议,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婴幼儿产品价格专项监测机制,重点跟踪奶粉、纸尿裤等必需品价格走势。对借政策之机串通涨价、哄抬价格等行为,应依法从严处罚,提高违法成本,并曝光典型案例,形成震慑效应。此外,对承诺补贴期间不涨价、甚至推出优惠活动的企业,政府可考虑给予税收减免、政策扶持等激励。

面向母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,李泽超呼吁,从业者应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、承担社会责任,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,避免随意涨价。相关企业可通过优化生产流程、降低运营成本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式来增强竞争力,实现可持续经营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新华每日电讯调查:育儿补贴尚未到账,母婴用品已涨声响起?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4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